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19) (第2/3页)
最根本的是,楚军纸面上是天下最强势力,可战场上风云诡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是说看上去最强的一定会笑到最后。何时该大步前进,何时该缓步慢行,这就是战机所在,优秀将领能把握战机,普通将领被战机把握。 ??风族作风凶狠的复仇之师,常言道哀兵必胜,楚军对上风族,就算打得赢也会被撕掉块肉。 ??北燕忙于内斗,眼看着摇摇欲坠,但它毕竟是盘根错节的王朝势力,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谁也说不好四大名阀会不会临死醒悟,合作对外。 ??狄其野从不盲目乐观,所以更赞同姜扬和祝北河的意见。 ??顾烈微微摇头:风族必然不是真心结盟。只是与北燕僵持不下,避免双边作战的计策。就算一时谈成,日后也会撕破脸。拖字诀罢了。 ??听出他们看法一致,狄其野放下心来,开始日常求解禁足令。 ??既然如此,主公何不趁此时机加速攻秦?末将愿效犬马之劳。狄其野眉毛一挑,半真半假地怂恿道。 ??所谓不盲目乐观,那是对别人,对自己,狄其野向来很有信心,有他在,就算现在顾烈想起兵伐风,也不在话下。 ??此时派狄其野去攻秦,敖戈和陆翼非得炸了不可,顾烈就不信狄其野想不到,因此根本都不搭这茬。 ??对于风族,顾烈的顾虑比狄其野更多。 ??前世,顾烈对风族与祖父顾麟笙的恩怨一无所知。事实上楚顾家臣中的年轻一辈,也就是如今的楚军主力,几乎都不知晓此事,而老一辈对此讳莫如深,闭口不谈。 ??直到顾烈立楚登基,重修顾麟笙的传记,这才把驱逐风族的过往挖出来,那时风族早已经被灭得七七八八了。 ??风族有问鼎中原之心,顾烈想要亡燕复楚,就必须打败这个对手。 ??打败,而不是消灭,消灭风族并不是顾烈的原计划。 ??前世楚军王师回荆,留守蜀州的敖戈对留守职责十分不满,执行下去就粗心大意,曾被风族骑兵成功撕裂防守,不仅一度占领西蜀边境三城,还将那三城屠了个干净。 ??顾烈虽未亲眼目睹惨景,但通过姜扬痛心疾首的记述,也可窥得一二。重生后顾烈再三警示敖戈,就是为此。 ??前世消灭风族,即使在知晓风族祖父恩怨后,顾烈虽责备自己失察,却并不后悔。 ??所以,鱼凉会盟的邀请,前世风族也曾发出,但在屠尽西蜀三城的前提下,这邀请更像是一种挑衅,楚顾根本不会考虑。 ??然而今生与前世不同。 ??重生后顾烈再三警示敖戈避免了屠_城惨剧,对祖父顾麟笙和风族的恩怨也已经知情。 ??最重要的是,他毕竟无法完全抹消治理天下五十年留下的处事态度。 ??作为楚军主公,只需计较当前争霸利弊;作为大楚帝王,却是天下君父,十州皆王土,万民皆王臣。 ??经历过燕朝末期暴_政,经历过五年多的群雄争霸,这天下已是千疮百孔,尤其是楚军占地之外的州土,民为战苦,连年征战最是损耗生机气数。 ??前世顾烈费尽心思还利于民、奖励耕织,历经波折,耗费十来年才使得天下重焕生机,欣欣向荣。 ??如今,有一个会盟和谈、减少战争的机会放在他面前,尽管机会渺茫,他并不想断然放弃。 ??若和谈不成,他也能从中谋取计策,加速夺取天下,这是顾烈的自信。 ??至于虚名,顾烈早就没那么在意了。 ??顾烈不搭理自己,狄其野又揶揄道:主公应邀,或许要背上一个私通外敌的名声。 ??顾烈看向狄其野,前世真正有私_通外敌名声的可不是他,是眼前这个大言不惭的人,而且还恰恰就是和风族首领私会。这人自己做事之前怎么就不多想想会不会背上坏名声? ??话又说回来,狄其野孑然一身,前世听说风族屠_城,就数他最为愤慨,怎么会在天下已定后,跑去和风族首领私会? ??临走军规还抄不完,就让你留守荆楚。 ??狄其野愤愤不平地跑了。 ??次日再议,最终议定,半月后启程,前往鱼凉会盟。 ??* ??等到姜扬大张旗鼓地准备开来,众将领才惊觉,主公这动静不像是要前去会盟,而是要去打大决战。 ??哪有参加和谈会盟,把全副身家都带上的? ??于是所有人都隐约意识到,是时候了。 ??决定争霸最终胜负的时刻,即将到来。 ??顾烈亲自与姜扬去查看给士卒预备的棉衣,祝北河办事无可挑剔。回来路上经过城楼,一时兴起,与姜扬拾阶而上,登临城楼,东眺云梦泽。 ??纪南城青灰色的高大城楼掠光浮金,城内阔台高阁,轩亭参差,不似凡间城池,宛若星宫。绕城的枝江汇入波涛平缓的云梦泽,云梦泽,楚人魂牵梦绕之地。 ??楚王先祖战国时曾在此巡猎,祖父顾麟笙在此受封一字并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