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99章 为相位陈轸伤怀 会啮桑苏张对弈(2) (第3/3页)
回郢谋议此事。” “好事情。大人是何打算?” “与秦一战,要么不打,要打就要打个利索,将商於彻底收回,将秦人彻底封死在关中。” “战当然要胜,”陈轸点头,“只是,收复商於是大功,在轸眼里,此功甚至不亚于灭掉越王无疆。敢问大人,是想让哪一家夺此大功呢?” “在下正为此事与陈兄谋议!” “於城既为景氏地盘,此功当予景氏才是!” “这……”昭阳吸一口气,憋住话头。 “大人是忧心景氏战不胜秦人吗?”陈轸笑问。 “真要战不胜,倒是——”昭阳再次憋住。 “呵呵呵,”陈轸乐了,“看来大人是忧心景氏打赢此战喽!” “倒也不是!”昭阳挤出一句,“在下是真心想要击败秦国,收复商於,使我大楚长治久安,免除西患!商於谷地,尤其是於城、析邑、涅邑等落在秦人手里,在下如鲠在喉!” “啧啧啧,”陈轸竖起拇指,“不愧是大楚之相啊!”倾身,压低声,“若是此说,在下倒是有个计谋。” “是何计谋?” “大人可向大王举荐景氏,让景翠为主将。景氏若是战胜,收复商於,大人一则得保荐之功,二则有德于景氏,图个长远!万一景氏战败……”陈轸顿住话头。 昭阳会意,朝陈轸抱拳。 咸阳秦宫,惠王连续多日没有睡成安稳觉了,时常一个人闷头坐在他的静室里。 诸多闹心的事里,最让惠王闹心的是张仪,因为他的案头摆着的几乎全是本该由他阅审的各地奏报。通常,这些奏报是由相府审选之后,只将难决的呈奏他这儿,但这辰光全都堆在他的案头。 秦国的奏报分几个部分,少部分直接送呈他这儿,基本是举报之类密呈。大部分是政务奏报,由各地逐级上报,到惠王案头就只有待决的大事。张仪在魏时,这些事项多由甘茂负责。张仪回来后,甘茂被惠王派往巴蜀,协助司马错处置叛乱,各地表奏就堆在案头,一些急事,地方得不到回复,直接越级报他,他也只好派人前往相府调阅之前的奏报,这些奏报也就渐渐地在他案头越堆越多。 好在多是政务琐事,他选大的留下,将小的直接推给公子疾。 眼前的大事主要是三桩,一桩是巴蜀之乱,司马错几乎每隔三天就来一个奏报,形势虽在掌控中,但作乱的蜀相陈庄仍在殊死以抗,这也是他将甘茂派去协助的原因;二是西戎诸部生乱,原本归附于秦的戎王被人谋杀,几个儿子争位,闹成一团,局面失控;三是楚地密报,宛、襄、上庸诸地楚军频频调动,图谋商於。 惠王正在思虑应对方略,公子华来了。 公子华从怀里掏出一封密报,呈给惠王。 是黑雕急报。 惠王展开,原本锁起来的眉头近乎拧起来了。 “三月初三,在宋地啮桑。就眼下所知,可能赴会的有齐、楚、赵、韩四个大国之相,魏相是苏秦,算是包括了,等于是五个大国。燕国尚无音讯,估计燕王不会让去。”公子华补充道。 惠王苦笑一下,摇头。 殿门处传来一阵喧哗,还有孩子的哭声。 听声音,是紫云公主,嚷着要见惠王。 二人相视。惠王努嘴,公子华迎出去,不一时,抱着一个孩子进来,身后跟着紫云公主。 “哥——”紫云带着哭声。 “阿妹?”惠王盯住他。 “张仪他……他不要我们母女了……”紫云哭得悲切。 孩子挣脱公子华,扑入她妈妈怀里,号哭。 惠王闭目。 “王兄,”公子华低声,“仪弟进山一个多月了,置一切于不顾!”声音更低,“是为香女!” 惠王猛地抬头:“来人!” 内臣应声:“臣在!” “传旨,让张仪回来!”惠王语气威严。 “臣领旨!”内臣出去。 “慢!”惠王略略一顿,缓和语气,转对公子华,“华弟,你走一趟,请相国大人速回,有要事相商!” “臣弟领旨!” 寒泉谷里一片洁白。 山中高寒,这些雪,下一场,积一场,不到三月是不会开化的。 一排一排的草庐外面,寒气刺骨,积雪厚有二尺多。草庐之间被人铲出一条条通道,交错往来,接通各扇房门。 最后一排草庐的西北角,房门掩着。门内是两个开间,外间用作客堂,里间是香女的卧房。两室中间由茅草隔离,既透声,又通热,因而只烧一只炭盆。炭火甚足,两个房间热烘烘的。 香女躺在里间的榻上,拥着一床被衿。 张仪坐在她身边,两眼盯住她,眼珠子一动不动。 “你老盯住我做啥?”香女扑哧笑道。 “看不够!”张仪回她个笑,目光却是没移,眼皮子保持不眨。 “你为什么不眨眼?”香女问道。 “眨眼就输了!”张仪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