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锦绣华年_第5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节 (第3/5页)

边是双方的阵地,体现到现实中的比例,即为一块宽六百米、长一千米的长方形巨大场地,被楚河汉界分成两部分,俯视看的话,就是一个“日”字,上下两个“口”的部分就是双方的阵地,日字中间的那一横就是楚河汉界。

    ??整片场地低于地平面三十米,像是一个天坑,坑上边绕场一周是大青石砌的梯形观众席,整体看起来实则就像是一座超大型的足球场,之所以要比地平面低下去三十米的深度,是为了方便观众们俯视全局,虽然这个时代没有什么电子大屏幕和望远镜,但是古人大多眼神儿好啊,没有空气污染的环境能见度也高啊,据说在纯净的空气中,人眼可以看见27千米外的一点烛光,若在高山顶上,眼力可以扩大到320千米处,而且站得高看得远,再说就算看不清场中细节,能凑到热闹也是可以的嘛,你朝人民专注围观热闹一百年,没热闹看就不能活斯基,这点小困难能叫困难吗?

    ??负责设计己方阵地的,就要用到每个学校的百艺社成员了,由综武社给出阵地意图和构想,由百艺社负责设计完善和督建,比如锦绣书院客场对阵退思书院,需要提前一周就把自己书院百艺堂的人派到退思书院的主场去进行设计和建造阵地,主客双方各建各的那一半阵地,建造时会分别绕着双方阵地边缘拉起一道丈高的、临时的油布围挡,防止相互间提前窥探到对方阵地的概貌,这期间会有朝廷专设的“综武协会”派人前来监督,场地大门钥匙也会交到专人手里,防止主队借机调查客队的阵地状况。

    ??通常来说,北边的半场都是主队的阵地,南边的半场都是客队的阵地,所以只要主队愿意,他们可以一整个赛季都只使用同一种阵地模式,这样的话就不用每次打主场都要将阵地推倒重建了,当然也可以打一场换一种,只要你自己不嫌折腾。

    ??实则各个书院基本是一种阵地设计打主场也用、去客场也用,用上四五场就换,因为真正到了比赛时,场地是对外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进观众席观看比赛,而观众中时常——不,应该说是必然,会混进其他书院队的探子,将场地情况探查清楚后,回去做出什么针对性的战术安排,这就会使自己的阵地设计对对手丧失了出其不意性,但即便是变换阵地设计,大多也都只是一些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微调,不太会全面推翻建成完全不同的新阵地,毕竟自己的队员对新阵地也是需要时间磨合熟悉的。

    ??用来建造阵地的工人,则是从劳务市场雇佣来的贫苦百姓,这其实也算是一种变相救济的方式,既能满足比赛的硬件需求,又能解决一部分穷人挣钱糊口的问题,互惠互利的好事,何乐而不为?而且专门干这个的工人,活儿干多了就熟能生巧,速度快质量高,再复杂的阵地,一周的时间日夜不休轮班干,也能在赛前妥妥地给你建好喽。

    ??而至于用来雇工匠的资金,则来源于每个参赛书院每年向综武协会缴纳的大额会费,这些会费又来源于学生的学费,学生越多,学校的资金就越充足,资金充足,就可以大力地扶植各个学生社团,学生社团在各项大赛事上取得好成绩,就能为书院扬名做宣传,宣传到位,名气够大,生源就多,生源一多,钱就多……这样的良性循环,也是本朝书院多如牛毛、各项学生社团如火如荼的最主要原因。

    ??另外,综武比赛还有奖金,是朝廷每年划拨下来的专门用作奖励的一笔钱,届时会依各队伍取得的名次,按比例在赛季结束时发给各队伍,因此只要你名次够好,能够得到的奖金就越多,譬如第一名的队伍,所得到的奖金能远远高于本校向协会交纳的会费,只要名次够好,学校就会只赚不赔,而若名次垫底,那就非但得不到奖金,还会赔上会费,从名到利,颗粒无收。

    ??——归根结底,这一切的一切,都特么是因为本朝人民热爱看热闹的属性决定的啊!没人看热闹你还搞个毛的社团!

    ??——这么高大上的竞技项目简直太让穿越过来的乡巴佬大开眼界了有木有!

    ??第78章 比肩??什么都能让,唯射箭不让!……

    ??锦绣书院的综武训练场,此刻已经在做为主队阵地的北半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